有一天,我剛上班便接到某病人家屬的投訴。他們大聲地嚷著:“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求剖宮產,醫生不同意,到最后才急忙做剖宮產,弄得我兒子一出生就要送到兒科救治,我們要追究醫生的責任?!甭犃诉@番話,我心中很有感觸:
又是一例關于剖宮產的醫療糾紛!這類醫療糾紛相信在各醫院的產科都不會少見。
我們在產科診療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產婦一入院就要求剖宮產,但醫生檢查后并未發現剖宮產的指征,頗費一番口舌方說服產婦試行自然分娩。若該胎兒娩出順利,則皆大歡喜;若胎兒娩出后有何不妥,則產婦及家屬往往對醫生興師問罪,認定如果一開始就剖宮產便萬事大吉。許多產科的醫療糾紛也就由此而來。
究其緣由,主要是社會上不少產婦及家屬由于缺乏醫療常識,錯誤地認為剖宮產安全,快速,既能保持產婦的體形,又能保證嬰兒聰明。而有的產科醫生明知剖宮產對產婦及胎兒有不少潛在的不利因素,但為了避免醫療糾紛也就不堅持醫療原則,只要產婦有要求就為其行剖宮產。另外,有的醫院出于經濟效益的考慮,對剖宮產不予控制,造成了剖宮產率的急劇上升。
據統計,一些醫院的剖宮產率竟高達50%。
剖宮產率上升所帶來的諸多弊端已經引起了專業人士的關注。研究表明:認為剖宮產的嬰兒聰明及剖宮產有利于母體體形恢復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剖宮產嬰兒沒有經過產道擠壓,容易引起剖宮產兒綜合征。剖宮產嬰兒中肺透明膜病變的發病率較高。同時,剖宮產對母體損傷較大,容易出現手術并發癥,產婦身體恢復比自然分娩慢,且不利于母乳喂養等等。
因此,專家們呼吁為母嬰健康著想,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控制剖宮產率。
那么,哪些情形適合剖宮產呢?這也就是我們說的剖宮產指征。剖宮產手術指征有絕對指征和相對指征之分。絕對指征是指不可自然分娩,一旦確診就應選擇剖宮產的情況。相對指征是指須分析等待,充分權衡利弊,方能考慮剖宮產的情況。對于有絕對指征者,醫生會明確通知產婦及家屬,讓其了解剖宮產的必要性。但對于相對指征者,往往在分娩剛剛開始時還不能決定是否須行剖宮產,須觀察產程的進展而定。
有的經過處理仍有可能自然分娩。
文章開頭提到的病例是一例臀位妊娠,尚未孕足月,因為胎膜早破入院。由于胎兒尚未成熟,入院時醫生便給予安胎和促胎肺成熟治療。這時若行剖宮產便是錯誤的處理。在此治療期間,又出現了臍帶脫垂,這對胎兒是十分緊急的嚴重情況,為了挽救胎兒,立刻進行了剖宮產。因為臍帶脫垂造成胎兒宮內窘迫,出生后新生兒窒息,須送兒科治療。
這種不同階段對剖宮產指征的掌握及決定是正確的。經我們耐心向家屬解釋后終于化解了這場糾紛。
醫療糾紛對于醫務人員、病人及家屬都是極不愉快的事情。如果雙方嘗試增加溝通,醫務人員多做解釋工作,協助產婦及家屬多了解些關于剖宮產指征的常識,這樣就有可能盡量減少避免醫療糾紛。
(以上內容僅授權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本文來自論壇,由網友發布,本站僅引用以提供參考,不代表本站贊同文章的觀點。如您認為本文在內容和知識產權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請與我們聯系(責任編輯:zxwq)
『三妈妈育儿网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